“今年1-5月,我國服裝、鞋帽、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1%,增速在16類零售商品中位居第二,這一成績的取得十分不易,有力支撐了我國工業經濟穩增長,再次展現了我國服裝行業的較強韌性!痹谌涨芭e辦的2023年中國服裝科技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于琨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認為,作為基礎性消費品產業,服裝業是傳統產業、民生產業,也是集中體現人類技術進步、文化發展和時代變遷的創新型產業。服裝行業的發展史也是科學技術不斷變遷進化的發展史,科技進步一直是服裝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支撐行業創新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科技水平快速提升的支撐下,我國已經構建起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服裝產業體系。特別是過去10年,服裝行業的科技創新全面加快,以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為主線,以滿足消費需求、提升消費體驗和提質增效為目標,在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環節一系列科技創新實踐,全行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服裝產業是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的凝結與融合,是物質創造與體驗創造的繼承與統一,融入發展大勢,從內在結構到外在關聯,從組成要素到發展規則,行業正在發生系統性的變革!敝袊徔椆I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說。
在孫瑞哲看來,服裝產業的變革,首先是生產方式變革,新一輪技術革命在加速要素資源重組、制造流程優化、產業形態升維,深刻改變著投入產出關系和產業成本結構,伴隨著工業互聯網的體系化、人工智能的工程化、機器人的場景化、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柔性快反等新模式、新業態加速涌現,推動行業向精益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其次是創新范式變革,數據驅動、工具迭代、平臺賦能,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形成全新的創新范式,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重塑著趨勢研判、材料創新、圖案設計、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的方法與工具、流程與周期、成本與效率,觸發數據安全、信息過載、內容失真、商業倫理、數據權屬、知識產權等等新的問題;再次,是商業模式變革,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融合,發展理念、生活方式的善變,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的平衡,虛擬體驗與現實效用的統一,技術創新推動建立新聯系,形成新影射,產業發展面臨新的實踐要求和價值判斷,循環經濟、體驗經濟、平臺經濟、創意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快速迭代、蓬勃發展。
如今,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著我國服裝產業蓬勃發展,數字生產力日益彰顯出強大的增長動力,大數據時代的服裝研發革新了傳統設計及品牌管理理念,智能算量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評估面料需求并優化管理材料處理流程,智能剪裁有效解決了傳統制造環節中的效率低、誤差大等問題。
“當前,我國服裝產業的數字化研發設計取得長足進展,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水平大幅提升,兩化深度融合綜合應用水平穩步提高,‘互聯網+’實踐制造服務化轉型深入推進,多維度產品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标惔簌i說。
據陳大鵬介紹,在服裝的數字化研發設計方面,我國服裝行業的大數據流行趨勢及消費需求預測系統、AI智能服裝設計系統大幅提高了產品研發的有效性和研發效率,國產3D數字化虛擬設計軟件的功能不斷迭代優化,渲染效果更加逼真,在國內眾多服裝企業快速應用研發周期大幅度縮短,減少打樣制作,服裝設計用料成本大幅度減少。此外,在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方面,我國服裝行業自動化縫制單機、縫制單元和模板縫制系統等取得眾多創新成果,自動機在“三衣兩褲”(西裝上衣、商務休閑上衣、襯衣、西褲、商務休閑褲)示范企業生產流程中使用率達80%,在制造流程自動化、智能化的基礎上,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日趨成熟。
“我們可以從以AI(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科技迭代速度感受到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這為服裝產業數字和業務應用的真正融合不斷提供著越來越好的條件。盡管產業實現高度數字化、供應鏈全鏈條數字化依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行業基于數字技術的轉型變革進程在全面加快,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跨界互聯的大趨勢、路線圖越來越清晰!标惔簌i說。
消除產業痛點與堵點
在陳大鵬看來,如今我國的服裝行業高市場化、高開放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明顯,對裝備、生產、設計、材料、信息化等技術發展敏感,對前沿技術應用迅速,是典型的高新技術應用產業。
“2022年,我國服飾類商品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标惔簌i說,龐大的消費規模和高頻消費習慣使服裝成為消費端與生產端數據互動最活躍領域之一,但服裝產業的庫存痛點,同質化、低效競爭以及傳統供應鏈模式不適應市場變化等問題的存在,都迫切需要依托科技的力量,依托產業數字化來解決。
“庫存不僅吞噬著企業的現金流,而且帶來儲存和運輸成本,銷售周期拖得越久,庫存越難轉化成利潤,產品價值越低!标惔簌i說,“目前,人口、政策及成本紅利均在消退,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大部分服裝企業過度依賴ODM工廠資源,缺乏清晰的市場定位、產品設計與營銷推廣。此外,先大規模生產后再層層分銷的傳統供應鏈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消費端需求,實現小批量、多款式、多批次生產的柔性供應鏈(小單快反)成為大勢所趨!
“依靠數字化、智能制造把服裝行業的‘小單快反’解決了,行業里存在的庫存問題、供應鏈問題自然就解決了!苯芸丝萍脊煞萦邢薰緞撌既、董事長阮積祥說,“‘快反’時代要通過軟硬一體的系列解決方案來實現整體解決。第一,縫紉機是最本質的生產工具,要適應各種不同的面料特性;第二,裁剪設備要有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第三,生產線的實時工時、生產效率要有保證;第四,不同的生產線要結合不同的吊掛系統,靈活提升生產效率;第五,以MES(制造執行系統)實現軟硬一體的拉動式生產;第六,要以數字化鏈接設計和制造,來保證生產整體效率提高!
據阮積祥介紹,在全球服飾消費進入“快時尚”軌道的背景下,杰克科技早在5年前就看到這樣一個機會:服裝生產進入“小單快反”模式,必然出現生產線頻繁換款的生產場景,不同材質、不同厚薄的面料要頻繁切換。
“而現在市場上的縫制設備在換款時需要停機調試,浪費時間不說,如果調試不理想,還會出現斷線、跳針和面料起皺等問題,這是很多服裝廠的痛點,也是縫制行業面對的一大難題!比罘e祥說。
為解決這個行業難題,杰克聯合國內外6家高校院所和知名機構合作攻關,先后經過150多萬次的面料測試實驗,研發投入超億元,成功研發出行業領先的搭載了“九腦章魚”芯片和“大力猿”電機的A.M.H面料自適應系統“快反王”縫紉機。
“A.M.H面料自適應系統是‘快反王’縫紉機的一項重要特點。該系統利用先進的感知技術,能夠自動感知面料的特性,并實時做出相應的調整,而無需手動進行繁瑣的調節操作。厚如襖、薄如紗,四面彈,不管是什么特性的面料,‘快反王’都能應付自如,而且厚、薄、彈的面料一起縫也不用人工調整機器,這是‘快反王’最大的核心技術點!比罘e祥說,“新產品發布的當天,全球各地的客戶預定量就達到了15萬臺!
在杰克股份全球戰略客戶部中國區總經理金呂燕看來,柔性快反給我國服裝企業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但行業內不同企業間還存在軟硬件壁壘,誰率先突破壁壘并真正建立小單快反通用模式,誰就能成為行業領導者。
構建服裝業新格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虛擬現實、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正在與服裝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供應鏈提質增效,帶來業態的更新和價值延伸。
“繼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也順勢登上各個行業的熱搜榜,人們熱衷討論這種繼專業生產內容(PGC)與用戶生產內容(UGC)之后的新型內容創作方式,也將在服裝領域掀起新變革!标惔簌i說。
在服裝的創意設計層面,AI創作可以根據時尚行業需求升級模型,通過大量的設計數據和趨勢分析,幫助設計師生成新的設計模式、色彩搭配、樣式以及面料建議,提高設計效率和創意水平。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將設計草圖轉化為現實服裝,高度還原面料、材質、工藝等細節,確保樣衣與設計圖效果一致,設計師可隨時在線調整設計,提升服裝的設計質量和效率。
在消費層面,通過分析用戶的購買歷史、喜好和時尚趨勢數據,人工智能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裝推薦,為企業設計效果提供有力支持,提升服裝設計時尚判斷力。同時,通過大數據和社交媒體等信息,還可以預測時尚趨勢和消費者需求,幫助服裝企業做出準確的市場決策。
“傳統服裝行業為AI提供海量的數據和更豐富的應用場景,人工智能與業務深度融合,可以顯著提升生產效率!标惔簌i說。
“過去這些年,服裝行業的智能制造有了很大進展,有效提升了制造的柔性化程度和生產效率。但客觀講,智能制造還是處在較初級的階段!斯+自動化設備+系統+數字化報表(大屏幕)’在制造端實現了從自動化到信息化的提升,但并沒有實現本質改變,僅僅是提升了基礎工作效率!标惔簌i說,未來通過“AI+制造”可以把復雜的工藝流程,沉淀和轉化為AI算法,讓算法驅動設備,利用人機交互實現更有效的輔助管理和決策,以人工智能和制造流程及工藝深度融合,推進工業互聯網的數據價值和AI算法的無形價值產生“化學變化”,從而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服裝行業要充分把握數字經濟的變革效應,以消費升級為導向,以數字化為抓手,以場景應用為切入點,強化數字理念引領和數字化技術應用,統籌推進數據驅動、資源匯聚、平臺搭建和產業融合!庇阽f。
在陳大鵬看來,基于Web3.0平臺的可信服裝智能制造體系,將會為產業上下游制造企業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技術支持,從而推動服裝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拔磥,我們將面對一個全新的、基于科技推動的數字化產業生態,會迭代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化產業鏈應用場景,服裝產業鏈各環節之間都可以高效的共享和交流。從大數據消費到AI創新,從AI研發到AI供應鏈,從云工廠到柔性制造,通過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系統實現服裝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高效協同和優化,實時數據共享和交流、可追溯性和透明度、靈活性和敏捷性、決策的精準性和效率數字技術將重構我們的現代服裝產業邏輯和商業文明!标惔簌i說。